当前位置
首页
> 新闻动态 > 绿色发展

山东加速推进沿黄县市区能源高质量发展
强化政策制度创新 增强绿色发展活力

发布日期:2022-07-05 08:34 浏览次数:

近日,山东省能源局印发《支持沿黄25县(市、区)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能源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通过政策先行先试、积累黄河之治成功经验,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用制度创新增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活力,奋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“黄河答卷”。

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能源基地

打造海上风电、海上光伏基地。支持黄河下游沿海区域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基地。以省管海域为重点,聚焦渤中片区,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,逐步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,积极争取国管海域开发海上风电支持政策。支持东营、滨州等市沿黄县(市、区)以近海海域为重点,采用渔光互补、多能互补等模式,开发建设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,启动多场景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。
  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充分利用盐碱滩涂地,推进风电、光伏、储能等一体化设计、建设和运营。加快推动纳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,全力推进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。发展高比例储能设施,建设大唐鲁北等储能示范项目。加快新能源电力输出通道规划建设,建设500千伏渤海站等输变电工程。
  打造鲁西南采煤沉陷区“光伏+”基地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加快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,通过实施充填开采、黄河泥沙充填等方式,实现开采与治理同步。鼓励采用渔光互补等融合发展模式,将新能源开发与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相结合,开工华能东明马头镇、中科东明小井镇等项目。到2025年,沿黄县(市、区)已稳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达到100%,实现光伏开发、特色种植养殖、生态环境修复一体化发展。

强化传统能源兜底支撑  

保障煤炭稳产增供。以赋存条件好、安全有保障、智能化水平高“三类煤矿”为重点,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符合条件的煤矿核增产能,持续增加优质产能供给;督促赵楼、郭屯等6处煤矿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均衡生产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沿黄县(市、区)煤炭产能稳定在1000万吨/年左右,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%以上。
  优化煤电装机结构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内纳入国家“十三五”电力规划的华汪热力2×35万千瓦、国家能源博兴电厂2×100万千瓦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;通过“上大压小”方式,新规划建设东营胜利电厂1×35万千瓦等大型热电机组;推进华润电力(菏泽)、大唐东营电厂等现役煤电机组“三改联动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沿黄县(市、区)建成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200万千瓦以上,完成现役煤电机组改造300万千瓦以上,关停退出30万千瓦以下小煤电机组100万千瓦以上。
 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。加强济阳坳陷、利津洼陷等地区油气勘探,瞄准新地区、新层系、新领域,加大预探投入,落实有利增储区带,稳定常规资源储备。提高东营、滨州等市沿黄县(市、区)油田老区的油气采收率。以东营凹陷、沾化凹陷等地区为重点,加快建设页岩油勘探先导试验区,增加非常规资源储备。推动渤海油气资源在滨州登陆,增强滨州及周边地区天然气供应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沿黄县(市、区)原油产量稳定在2100万吨,天然气产量4亿立方米。

夯实能源基础设施建设

加强电网网架支撑作用。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的枢纽平台作用,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。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,适时启动第五条直流输电通道前期工作,保障区域内电力可靠供应。推动曹州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建设,提升鲁西南地区供电保障能力。持续推动麟祥、齐河输变电工程等500千伏电网项目建设,完善省域主网架结构。加快建设绿色、普惠、协调、创新的智慧配电网。到2025年,沿黄区域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.959%。
  完善天然气输送网络。加快构建完善输气网络和站场布局,推进山东天然气环网、中俄东线山东段建设,加快推进济青二线广饶至滨州支线、章丘至青州、平泰线与中开线联通等管道工程,完善东营、滨州、聊城等地区输气网络,提升天然气资源供应能力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新建天然气管道里程500公里以上。
  提升能源储备能力。加快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,推动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项目、鲁北煤炭储配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;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重点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,加快济南南曹范LNG、东营胜利永21、菏泽中原白9等地下储气库等项目建设,提升区域应急调峰能力。到2025年,沿黄县(市、区)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530万吨。
 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。对新建居民小区停车位100%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;暂无安装条件的居民小区,通过电力扩容、小区改造配建等多种形式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。适当提高老旧小区1.5公里范围内充电设施数量。结合充电需求,按需建设专用充电站。围绕矿场、港口等场景,因地制宜布局专用换电站。加快补齐乡镇充电设施建设短板,实现充电站“乡镇全覆盖”。到2025年,沿黄县(市、区)公共、专用充换电站保有量达到900座以上,充电基础设施达到2万台以上。

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

推动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示范。推动郓城、河口等14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县建设,组织编制国家试点县规划建设方案,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规模,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党政机关建筑、公共建筑、工商业厂房、农村居民屋顶,打造不同场景下的开发样板。开辟项目接网工程“绿色通道”,支持整县(市、区)规模化开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打包备案,优先就地就近消纳,鼓励在消纳困难的地区配置储能设施。到2025年,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县,建成并网200万千瓦以上。
  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示范乡村建设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建设条件,统筹推进乡村太阳能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综合开发利用,打造农村地区用电、取暖、炊事等一体化清洁用能新模式。加大清洁取暖建设力度,做好清洁取暖气源供应保障工作。结合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,优化生物质能开发布局,有序发展市场化生物质热电联产,鼓励现有农林生物质直燃电厂实施供热改造。到2025年,沿黄县(市、区)建成15个左右“标杆乡镇”、110个左右“标杆村”。
  提高农村电网服务水平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电网企业高标准推进黄河流域地区电网规划建设,实现高、中、低压电网协调发展和有序衔接,打造“电靓黄河两岸”能源互联网,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聚焦拓宽电能替代领域,着力加大“煤改电”配电网改造力度,提高群众办电满意度。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,加快巩固提升工程建设,满足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需要。推动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,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。到2025年,农村供电可靠率、综合电压合格率均达到99.9%以上,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千伏安左右。

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

发展能源高端装备制造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结合产业基础和布局,聚焦风能、太阳能、储能、氢能等重点领域,实施产业提升工程,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。依托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建设,吸引国内国际风电装备龙头企业落户,重点引进海上风电整机制造、大型配套零部件制造、检测运维龙头企业。适应我省光伏大规模开发需要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,在济南、淄博、滨州等市沿黄县(市、区)发展高效太阳能组件、逆变器、背板等光伏发电装备,做强做大光伏产业。针对储能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,在淄博、滨州等市沿黄县(市、区)发展锂电材料、隔膜、电芯等储能装备。集中攻关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装备,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创新,重点攻坚光伏电池片、逆变器、风电主轴承等领域关键技术,应用推广构建全产业链。
  大力发展新型储能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充分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基地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,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。以共享储能示范应用为重点,推动电网侧储能建设;鼓励可再生能源项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,积极推动电源侧储能建设。建立“新能源+储能”激励机制,推进新能源场站合理配置储能设施,对于配套建设或租赁共享新型储能设施的项目,优先并网消纳。高质量、高标准建设投运储能示范项目,规划建设胜利油田多元储能调节系统。支持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,加强技术攻关,开展储能关键技术研发;加快平台建设,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;加速创新成果转化,支持铝离子电池等技术优先在示范项目中应用,打造锂电产业集群和新型储能产业化基地。到2025年,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80万千瓦。
  大力发展氢能及产业。支持沿黄县(市、区)培育氢能装备制造品牌,建设科技创新、商务会展、应用示范基地,建设规模化制氢、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部件产业基地。支持实施“氢进万家”科技示范工程,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。支持以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、胜利油田绿氢制供等项目为重点,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和低谷电力制氢试点,培育风光+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。合理配套、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,重点推进城市公交、物流、环卫等专用加氢站建设。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,加强协作高校、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攻关。到2025年,全省氢能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,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,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。

本文刊发于2022年7月5日大众日报15版

信息来源:大众日报
【我要纠错】 打印 关闭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