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能源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栾健致辞
7月30日,2019山东省石油天然气管道智能化发展论坛在青岛举行。论坛由省能源局主办,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中国铁塔等单位协办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、李阳,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省有关部门、16市能源主管部门、省内外企业代表240余人参加论坛。省能源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栾健出席论坛并致辞,省能源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邓召军主持。
栾健在致辞中指出,油气管道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动脉,管道安全事关能源安全、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。我省是油气管道大省,油气长输管线总长度1.2万多公里,约占全国总里程的十分之一,在承担省内油气保障供应的同时,肩负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油气输送的任务。一直以来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管道保护工作,2009年,我省率先以政府令颁布了《山东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》;省能源局组建以来,把“发展绿色能源、助力动能转换”作为核心工作任务,将管道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在对《办法》修订的基础上,经省人大立法,今年3月1日,正式颁布实施《山东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》,为新形势下管道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。
栾健强调,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,互联网+、大数据、云计算与能源行业加快融合发展,管道保护工作由传统方式向智能模式转变势在必行,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和谋划管道发展。今天的论坛,以“智慧管道·安全发展”为主题,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战略思想,深入落实省委、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决策部署,推动管道智能化由点上突破到面上推进,加快建设本质安全、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管道运行体系,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栾健要求,行业上下要认清形势、提高站位,主动谋划、乘势而为,切实肩负起加快管道智能化发展的使命担当。一要转变思想观念。根据省油气中长期发展规划,到2022年,我省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。面对管道里程快速增长的实际,加之管道外部潜在风险隐患等因素,人工巡线、人为研判等传统方式手段难以满足管道保护需要,必须转变观念,敢为人先,创新突破,综合运用智能巡检、视频监控、泄漏监测、安全预警等技术,以智能感知、智能预判、智能管控为重点,建设涵盖管道运行、应急响应、运维保障等一体化智能系统,实现管道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,确保管道安全高效运行。二要创建标准体系。重点围绕管道智能化业务、技术、应用等标准,依托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等中央企业和青岛港、烟台港等地方企业,开展基础性、关键共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,逐步建立系统、全面、开放、安全的管道智能化标准体系,引领管道智能化发展。三要坚持分类施策。我省现运行管道服役时间不一、类型不一、条件不一,智能化建设需要统筹谋划、分类施策,对新建管道实施数字化交付、智能化应用,对在役管道实施数字化恢复、智能化改造,努力实现“五个转变”:管道数据由零散分布向统一共享转变,信息系统由孤立分散向融合互联转变,风险管控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掌控转变,运行管理由人为主导向系统智能转变,资源调配由局部整合向整体优化转变。四要典型示范引领。重点实施“三个三工程”:培育三个智能化管道示范企业,树立行业标杆;打造三条在役管道智能化示范管线,发挥技术优势,提升管理水平;选树三个新建管道智能化样板工程,引领智能化发展。通过典型引领,积极推动管道智能化向纵深发展,为全国树立“山东标杆”,贡献“山东智慧”。
黄维和院士作主旨演讲
李阳院士作主旨演讲
论坛上,黄维和、李阳院士分别以《我国油气管网智能化发展趋势》《油气行业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》为题作了主旨演讲;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中国铁塔、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智能化管道建设实践探索、技术应用、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;省能源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了《关于加快山东省石油天然气管道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》起草和征求意见情况。
石油天然气管道智能化发展论坛现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