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首页
> 公众参与 > 新闻发布

权威发布丨加快“五大基地”建设,推动清洁电力逐步成为电力消费增量主体,持续扩大“外电入鲁”规模

发布日期:2022-06-24 16:09 浏览次数:

6月23日下午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,介绍《山东省基础设施“七网”建设行动计划》有关情况,省能源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福栋出席,并就《能源保障网》相关情况回答记者问。

中宏网记者

电力保供是大家关心的问题,请问,在电力保障供应方面,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?

王福栋:我省是经济大省,也是用电大省。2021年,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383亿千瓦时,占到全国的8.9%,居各省区前列。“十四五”及今后一段时期,全省深入推进“十大创新”“十强产业”“十大扩需求”等行动计划,用电需求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我们将电力供应作为能源保障网首要任务,统筹电力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,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电力供应链。


第一,加快“五大基地”建设,推动清洁电力逐步成为电力消费增量主体。一是海上风电基地。以渤中、半岛南、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,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,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。二是海上光伏基地。统筹推进桩基固定式、漂浮式项目建设,打造“环渤海”“沿黄海”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。三是鲁北盐碱滩涂地“风光储输”一体化基地。充分利用滨州、东营、潍坊等沿海区域盐碱滩涂地,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、配套产业等深度融合,打造风光同场、储输并举、综合智慧、产业融合、生态友好“五位一体”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,构筑“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带”。四是鲁西南采煤沉陷区“光伏+”基地。以济宁、泰安、枣庄、菏泽等地区为重点,采取渔光互补、农光互补等模式,打造集光伏电站建设、光伏新型技术示范、特色种养殖、生态治理修复为一体的百万千瓦级“光伏+”基地。五是胶东半岛核电基地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厂址开发,稳妥推广核能综合利用,打造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。到2025年,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,较2020年实现翻一番;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20%左右,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。


第二,加快煤电、燃气发电等基础调节性电源建设,持续扩大“外电入鲁”规模,强化电力供应支撑。一是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。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、灵活性改造、供热改造“三改联动”,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。到2025年,煤电装机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。二是加快推动燃气发电项目建设。结合天然气管网和LNG接收站建设,优先在负荷中心城市和燃气管道沿线城市建设重型燃机项目,在重点工业园区、产业集聚区等区域布局分布式热电联产燃机项目,在鲁北盐碱滩涂地等推进“风光燃储一体化”项目建设。到2025年,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800万千瓦。三是加快储能规模化发展。启动新一轮储能示范推广行动,加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应用,支持独立储能设施建设,推动新能源场站合理配置储能设施。到2025年,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。四是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。加快文登、潍坊、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,大力推动枣庄庄里、莱芜船厂、青州朱崖等项目,推动储备站点滚动纳规。到2025年,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400万千瓦。五是强化“外电入鲁”有力补充。建成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,适时启动新通道规划建设,打造“五交五直”受电格局。布局建设既有通道千万千瓦级配套电源基地,保障稳定可靠送电。到2025年,接纳省外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。


以上是整体情况介绍。对于今年的迎峰度夏工作,我们已经提前谋划了应对举措,编制完成有序用电、用户轮停、电力需求响应等系列方案,将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。



编辑:(办公室)
信息来源:山东省能源局
【我要纠错】 打印 关闭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