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首页
> 政府信息公开 >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> 法规文件 > 政策解读
索  引  号 11370000MB28526373/2020-00045 分        类 政策解读  
发布机构 山东省能源局 发文日期 2020-03-05
文        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
有效性:

《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(2019-2030年)》解读

发布日期:2020-03-03 16:17 浏览次数:

2019年12月30日,山东省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(2019-203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现就《规划》主要内容解读如下:

一、规划编制背景

省委、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坚持把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,先后出台了工作方案和系列政策措施,推动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。

今年4月27日,刘家义书记就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作出批示。4月16日,龚正省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部署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。6月份,全面启动《规划》编制工作,立足编制一部高质量、示范性的蓝图规划,委托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彭苏萍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,会同北京大学城环学院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、中国煤炭学会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联合开展《规划》编制工作。彭苏萍院士亲率编制团队,两次到山东全面调研,广泛听取意见,形成《规划》初稿。8月29日,于国安副省长召开全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题会议,研究讨论《规划》,提出修改意见。9月8日,在北京召开研讨会,听取各方意见,对《规划》进行补充完善。11月2日,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,邀请国内相关领域10位院士在内的16名专家进行评审,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《规划》指导思想正确,治理理念定位准确,与相关规划衔接合理,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,对山东乃至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。《规划》通过论证,并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。期间,各方面共提出70余项修改意见,我们逐项研究吸纳,先后作了4轮修改。

近期,《规划》送省委组织部、省财政厅、省自然资源厅等13个省委、省直部门会签,其中省委组织部、省委编办、省财政厅、省自然资源厅、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国资委等就数据核实、文字表述等提出修改意见,均已采纳或沟通达成一致。根据有关规定,我们进行了《规划》征求公众意见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合法性审查等工作,在《规划》所涉及到的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(镇)和村以现场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征求了意见。委托通用技术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,形成了分析报告,规划项目初始风险等级为中,采取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。12月30日省政府批复《规划》,由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。

二、规划的主要内容

我省是煤炭生产大省,煤炭资源分布广泛,全省现有煤矿106处,产能规模1.4亿吨,从业人员约35万人。煤炭资源开采为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,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塌陷。截至2018年底,全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117.87万亩,其中,已完成治理65.62万亩。《规划》共8章30节,包括全省采煤塌陷地现状及预测、治理目标、基本原则、战略布局、重点工程项目、保障措施等内容,明确了“35456”的规划思路。

3期治理目标。对全省已稳沉、历史遗留和未稳沉采煤塌陷地的治理率,按近期、中期、远期分别提出工作目标,即近期(至2020年)完成已稳沉塌陷地80%、历史遗留塌陷地80%的治理目标,中期(至2025年)完成已稳沉塌陷地100%、未稳沉塌陷地30%的治理目标,远期(至2030年)完成已稳沉塌陷地100%、未稳沉塌陷地50%的治理目标。规划期内(2019-2030年),累计规划治理采煤塌陷地87.33万亩。到2025年底,预计全省剩余未治理塌陷地14.87万亩;到2030年底,预计全省剩余未治理塌陷地2.63万亩。

5条基本原则。即:统筹规划,协同发展;因地制宜,分类施策;创新驱动,绿色发展;重点突破,整体推进;治理存量,严控总量。

4个治理理念。一是生态优先,围绕建设美丽山东总目标,建设生态矿区和宜居宜业、田-水-人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。二是保土复耕,保护耕地红线,最大限度恢复可利用土地面积,做到农民收入不降低,城乡发展空间不受限。三是文化弘扬,围绕水域、农业和当地文化做文章,依托文化创品牌,积极服务于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建设。四是科技发展,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治理模式,全面推广绿色开采技术,采用引黄充填、边采边复等治理新技术,实现源头预防与采后治理并举。

5大治理区域。根据我省采煤塌陷地所在区域地形地貌、煤炭开采历史、开采煤层、采煤塌陷现状及未来发展等特征,将全省采煤塌陷地划分为济宁-枣庄平原湖泊采煤塌陷区、泰安-莱芜丘陵采煤塌陷区、济南-德州滨黄河采煤塌陷区、菏泽平原采煤塌陷区、龙口海滨平原采煤塌陷区五大区域,按照“集中连片、功能主导、分区引导”的原则,明确了农业复垦、生态治理、产业治理、建设治理等治理模式,规划了治理重点工程15个、重点项目127个,治理总面积46.88万亩,预计总投资110亿元。

6项保障机制。一是健全责任体系。完善政府统一领导、部门协调联动机制,落实企业主体责任,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考核通报。二是加强政策支持。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机制,建立煤炭企业按销售收入的3.5%预提塌陷地综合治理费制度,协同推进压煤村庄搬迁与塌陷地综合治理。三是完善投资机制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,探索推广政府出资引导、优惠政策扶持、社会资金参与的治理机制。四是加强科技创新。推广治理新技术、新方法,加大对边采边复等技术研究,为塌陷地治理提供支撑。五是推广应用治理新模式。积极探索和推广煤炭绿色开采与塌陷地增量控制相协同、塌陷地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、治理主体与经营管理主体一体化等先进模式。六是严格规划管理。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、评价、预警管理,建立规划实施年度报告制度,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检查,确保项目落地见效。

三、我省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加强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?

(一)协调落实职能分工。健全责任体系,完善政府统一领导、部门协调联动机制,依据重点项目推进,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,加大督查通报力度,形成各负其责、密切配合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按照省级联席会议确定的各成员单位职能分工,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,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,督导各市工作,夯实责任,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

(二)坚持规划引领。依托《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(2019-2030年)》,构建导向明确、政策配套、协同推进的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体系。强化规划指导和刚性约束,力争早治理、早见效,形成抓治理、促转型、谋发展的良性循环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,明确治理责任,细化分解年度计划,注重项目落地,明确治理工程项目进度和时间节点,确保治理规划工作落到实处,变规划图为施工图,确保省政府制定的“双80%”目标实现。

(三)抓重点工程带动。建立全省采煤塌陷地治理重点项目库,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大、生态效益高、发展前景好的重点项目。重点项目要力争纳入新旧动能项目库,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,享受相关优惠政策。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,强化要素保障、督导调度,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,确保项目如期建成、发挥示范效应,推动全省采煤塌陷治理工作。

(四)强化资金保障。要继续做好财政专项治理资金争取工作,支持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。自2015年起,我省累计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6.81亿元,省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9.35亿元,下一步要密切关注国家部委政策动向,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政策倾斜。要督促煤炭企业加大资金投入,从2019年起严格执行计提销售收入3.5%作为治理费用的规定,矿山环境治理基金要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。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,确保专款专用。

(五)加快项目移交和退出工作。要落实《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验收移交暂行办法》有关规定,全面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的移交和退出工作。按照“谁立项核准、谁验收移交”的基本原则,坚持分类处理,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完成移交和退出工作。督促各市县和煤炭企业做好资料准备及相关配合工作,对符合退出条件的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的准确统计和排查梳理,对未移交、未退出等疑难问题进行专项分析研究,有重点的进行沟通协调和处理,促使问题尽快解决,全面推进验收和移交工作。

(六)加强协调督导工作。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,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抓好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的同时,采取不打招呼、直奔现场的方式,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现场检查,重点检查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进度、治理质量及资金使用等情况,对重点工程实行季度检查,确保责任到位、工作到位;建立治理项目工作台帐和检查台帐,健全“月调度、季检查、半年通报”制度,对项目进展缓慢、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实行挂牌督办,定期将以上工作形成专报报送省政府。

四、矿山企业如何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和义务?

(一)落实企业治理主体责任。各煤矿企业要将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,将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到煤矿;要推广先土地流转后治理的做法,增强开展治理工作的主动性。各企业及所属煤矿要与矿区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签订治理责任书,制定年度计划,落实工作方案,完善治理措施,确保资金投入。落实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计提政策,从今年起煤炭企业要按照销售收入的2~5%(原则上不低于3.5%)计提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费。要完善激励政策,支持煤炭企业积极开展治理工作。实施委托治理的企业对已委托治理项目的实施情况要进行摸底排查,对尚未治理的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,形成治理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,保证协议治理项目落到实处。

(二)抓源头治理,积极推进煤炭绿色开采。煤炭企业要大力推广应用充填开采、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,从源头上控制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、塌陷和地下水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。

五、全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五大区域治理重点有哪些?

规划期内,全省共规划重点项目和产业发展导向项目175个,总投资742.7亿元。其中,塌陷地综合治理重点项目127个,预计总投资110亿元;产业发展导向项目48个,预计总投资632.7亿元。

(一)塌陷地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和项目

突出区域治理特色,规划了采煤塌陷地治理重点工程15个、重点项目127个,规划治理总面积46.88万亩,预计总投资110亿元。其中,农业复垦项目82个,治理面积21.18万亩,预计投资38.2亿元;生态治理项目22个,治理面积18.64万亩,预计投资40.0亿元;产业治理项目15个,治理面积6.02万亩,预计投资23.2亿元;建设治理项目3个,治理面积0.1万亩,预计投资0.08亿元;避险搬迁项目5个,治理面积0.82万亩,预计投资8.5亿元。

(二)产业发展导向项目

按照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生命共同体原则,统筹城乡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,以土地复垦治理为主,采取“排矸填充、挖深垫浅、借势利用、浅层平整、开挖连通”等办法,因地制定,推进采煤塌陷地多元化系统化综合治理,发展特色产业。规划期内,共规划了五类发展产业、48个项目,总投资632.7亿元。其中,农业水利产业项目12个,投资58.7亿元;生态产业项目7个,投资156.9亿万元;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7个,投资291.2亿元;高新服务产业项目9个,投资33.9亿元;教育产业项目3个,投资92.0亿元。

查看对应政策文件:《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专项规划(2019-2030年)》


编辑:(煤炭处)
信息来源:山东省能源局
【我要纠错】 打印 关闭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